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景区改造升级,一江两岸风景如画。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摄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游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拍照。该景区汇聚了新疆各地特色商品、美食和民俗文化表演。孙振嵩摄(影像中国)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游客在索菲亚教堂附近游玩。哈尔滨市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当地挖掘历史底蕴,塑造城市发展新高度。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广东省东莞市,龙舟赛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东莞是著名的“龙舟之乡”,一棹劈开千顷浪,万桡搅动岭南天。龙舟赛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大型文旅盛宴。陈柏全摄(人民视觉)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海南省海口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骑楼老街经过改造升级,成为休闲娱乐好去处。图为游客在骑楼老街游玩。
康登淋摄(人民视觉)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从北京景山上沿北京中轴线向北眺望鼓楼。“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持续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带动老城整体保护,推进北京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
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明珠社区,小朋友学习机器人操作方法。科普教育进社区,进一步提升居民科学素养。刘智峰摄(影像中国)
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综合文化站,闽剧演员(中)教授表演技艺。当地推动“古厝+非遗+展演”等多元化发展,有效传播闽都“福”文化,构建“15分钟幸福生活圈”,让市民和游客感受非遗之美。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河北省遵化市森林公园,大学生志愿者在捡拾垃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离不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刘满仓摄(影像中国)
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期间,多部门提供“球迷专列”等便民服务。城市用精细服务传递文明理念,市民用高素质行为反哺城市形象。图为球迷乘坐C9701次专列到达泰州站后留影。汤德宏摄(影像中国)
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同乐街道西华社区,志愿者为快递员送上法律服务。各地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通过送法律、送健康、送关爱等形式,提供多样化暖心服务。杨文明 王 勇摄影报道
数据来源:中央文明办、住房城乡建设部
城市更文明 人民更幸福
林子夜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浓缩现代与历史、物质与精神成果;文明是城市的灵魂,赋予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
城市与文明相伴相生、密不可分。面向未来,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是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筑牢城市文明“有形”之基,传承保护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十三朝古都陕西西安,持续推进对历史遗迹、文物文化的保护传承,绵延数千载历史文脉;江南水乡江苏苏州,有“绿杨白鹭俱自得”的明媚风光,有亭阁楼榭、诗词歌赋的人文底蕴,彰显人文地理的交融之美;海滨明珠福建厦门,鼓浪屿树影婆娑,筼筜湖秀丽旖旎,坐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自然景观……中国城市禀赋各异、风格多样,要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弘扬城市文明“无形”之魂,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从提供“文化菜单”、打造“10分钟文化圈”,到挖掘文旅资源、塑造城市名片;从建立“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搭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驿站,到建设“爱心食堂”“最美上学路”、实施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近年来,各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不断培育滋养城市文明。
城市更文明,人民更幸福。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我们定能让“有形”与“无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一座座城市交相辉映。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