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正文

预警:贸易战对楼市的影响,要足够重视!

文章来源:新浪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4-14 16:14:16

   新一轮贸易战开打以来,自 4 月 2 日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至今已过去十多天了。

  这场贸易战对楼市有何影响呢?

  从逻辑上来说,短期内必然是利空因素。

  而通过实际的市场观察,以及我(老杨)与一线从业者的交流来看,近十天来楼市降温的幅度,可能明显超过很多人的预期。

  比如说我在杭州的一位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朋友,昨天就向我反馈了杭州的具体情况。

  他是这么说的:

  关税战确实产生了影响,据他了解,杭州各楼盘最近几天的上门看房量都有所下滑,市场的恐慌情绪比较严重。同时,他建议国家相关政策尽快出台,贸易谈判也应尽快开启,不然此次房地产市场的修复进程又要中断了。

  

  杭州二手房签约量明显下滑

  老杨监测的数据表明:

  杭州二手房合同签约量(领先于网签量),今年春节后第4周见顶,之后连续回落。

  上上周,今年第14周,属于清明节小长假期所在周,成交量明显下滑可以理解,正常现象。

  但是,上周(今年第15周),清明节已经过去了,杭州的二手房签约量仍没反弹。

  这就有些反常了! 估计是受到贸易战的影响。

  

  事实上,上周多数城市的签约量都有所反弹。

  比如徐州,三线城市,且外贸依存度明显低于杭州,上周网签量明显反弹。

  

  大家要注意一点,杭州市场在过去几周,我多次通过写文章、做自媒体等方式进行分析。其二手房交易活跃度在全国是最强的,被我称为全国三大领头羊城市之一。

  如果像杭州这样的超级领头羊城市受影响都如此之大,大家可以想象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受到的冲击也不会小。

  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杭州是浙江省会,杭州楼市的购房需求和购买力来自全省,而浙江又是贸易大省。

  像温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主要出口到欧美国家,其中对美国的出口在整个浙江的外贸结构中占比相当高。

  近期我已经看到多个消息,义乌的国际商贸城以及浙江的很多外贸出口企业,最近发往美国的货物大部分都暂停了,相关订单大幅减少,而且库存还在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对杭州楼市产生冲击就不难理解了。

  生意如此惨淡,收入大幅下降,并且不知道何时才能好转,这对很多制造企业和商家从业者的影响显而易见,他们自然不敢轻易买房了。

  成都楼市也有所降温

  另外,我们再来看一下近两周实际的网签数据。

  这里我们以西部的重要城市成都为例,成都对外出口的商品也很多,但对美出口的规模和占比,相比杭州、深圳要小一些。

  即便如此,成都市场也受到了影响。

  下面的图表展示的是成都的二手住宅网签量,最后一根柱子代表上周,也就是清明之后的第一周网签量。

  清明期间,由于假期影响,通常成交都会比较低迷,比如 2024 年的清明周成交量环比就有所下滑,而清明之后的那一周量能往往会反弹。

  从去年的走势来看,清明之后的第二周、第三周量能继续上升,尤其是第三周创下了春节之后的反弹新高。

  

  然而今年,在关税大战的特殊冲击之下,我预计未来两周全国很多城市的二手房住宅交易量都会下滑。

  如果观察看房量、合同签约量,下滑幅度会更明显。

  我查看了东部大城市的数据,一线城市和主要的二线城市在清明周后的第一周,也就是本周,二手房网签量都是下滑的。

  大部分东部城市下滑的幅度要超过成都。

  过去几个月,我一直在监测全国主要城市的二手房网签量。对于北上广深、杭州、成都等少数城市,我原本认为今年的小阳春表现还不错。

  小阳春一般在春节之后的第8周到第 12 周之间,之后成交量将会逐渐回落。

  今年也会回落,但只要回落之后能够维持在一定水平(荣枯线)就没问题。

  但按照目前关税战大幅升级后这十多天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及时出台政策,我估计即便是高能级城市,交易量也会跌破荣枯线。

  如果真发展到这一步,那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 “领头羊” 们都陷入困境,后续的城市楼市也就更难有起色了。

  

  抓紧筹措出台新政策

  面对关税战这只 “黑天鹅” 的冲击,我们该怎么办呢?

  老杨强烈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去年小阳春楼市表现不佳,很快就出台了重磅的 “517 新政” 。

  去年三季度楼市表现不给力,三季度末又出台了一大波新政。

  现在核心城市楼市降温已经非常明显,不能再等到 “517”,更不能等到九月底了,四月下旬和五月上旬就应该紧急出台措施。

  当前的紧急形势已经类似于 2008 年四季度,也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情形,真的要抓紧时间了。

  按照一般的流程,会等到四月底的最高层会议。

  但是我建议最好在四月底会议之前就出台部分措施,这不仅是为了挽救楼市,也是为了减缓对经济的冲击,尤其是针对外贸大省和东部大城市的冲击。

  政策储备肯定是有的,货币、财政、楼市、股市等方面的政策都有,因为在两会期间,相关部门的官员就已经表示在筹备应对外部风险的政策。

  现在风险已经来临,必须抓紧时间,而且政策力度要足够大。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