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互联网 通信 电商 创业者 科学探索
即时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新闻
有着“指环王”美誉的土星,21日晚将悄然来到“月姑娘”身旁起舞。届时头戴“草帽”的土星会依附月亮近距离展现“星姿”,上演“冬日恋歌”。如果天气晴好,公众只需用肉眼即可见到这幕浪漫的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9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8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智能科技发展,总为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久前,有美国研究者认为,科技对人类智力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当今的数码科技大爆炸,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之余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8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智能科技发展,总为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久前,有美国研究者认为,科技对人类智力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当今的数码科技大爆炸,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之余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8
北京时间11月17日凌晨,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付昊桓等共同领导的团队所完成的“非线性地震模拟”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7
一种理论认为,约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等物种大灭绝。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个小概率事件,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位置,使恐龙等动物“很不走运”地灭绝了。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6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卫星,风云三号04星于今天凌晨2时3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在轨测试后,该星将投入业务运行,成为我国低轨道下午观测的主卫星,与此前发射的风云三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6
11月5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中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6
位于上海张江园区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进门的“卫星墙”上“挂满”了已发射上天的约20颗卫星模型,包括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6
中科曙光近日成功研制出面向E级计算的Torus硅元交换机。E级超算是指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数学运算的超级计算机,被全世界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5
1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三号D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第4颗卫星,也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16颗风云系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5
我国将在2018年至2021年前后陆续发射四颗风云三号卫星,包括风云三号上午星和下午星,卫星将适时增加新型遥感仪器,满足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另外两颗风云三号卫星分别为晨昏轨道运行的气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5
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5
和以往航天活动一样,北斗三号卫星所搭乘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也是在“五四三二一”的倒计时中点火升空的,先是喷出火焰、吼出巨响,随后刺入苍穹。不过,这个最让人熟悉和震撼的画面,却只是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3
随着科考队员近日将在5200多米海底成功取样的箱式取样器回收至“向阳红03”科学考察船甲板,中国大洋45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作业顺利收官,这也意味着大洋45航次的科考任务全部完成。目前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2
低温是高海拔区域树木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理论上讲高山林线应随气候变暖而上升,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科研人员通过对青藏高原相关树种进行研究揭示出其原因,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森林生态与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0
日前,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自199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考以来,我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为什么要加快探索北极?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0
3400公里,航行约40天,长江江豚科考将于今日抛锚起航。这是时隔五年后,第三次大规模长江江豚科考。昨日,现场指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介绍,此次科考将观测江豚种群数量变化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0
“说到北极文化遗产保护,首先要说的就是气候变化。许多生物可以做出适应环境和气候改变的调整,文化遗产则没有这样的能力。文化遗产一旦消失,永不复还。”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主席苏珊·芭近日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09
从1985年建立长城站起,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南极考察基础设施体系,建成涵盖空基、岸基、船基、海基、冰基、海床基的国家南极观测网和“一船四站一基地”的南极考察保障平台,基本满足南极考察活动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09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