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互联网 通信 电商 创业者 科学探索
即时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新闻
昨日,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太空探索与人类未来”分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介绍了我国太空探索领域诸多规划。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19
这几年人工智能产业在国内正狂飙突进,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科技巨头扎堆布局,风投创投痛下血本支持,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开始关注人工智能。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18
15日,首届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在江苏盱眙举行。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在论坛上表示,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经过两年的紧张调试工作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17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显示,作为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于近日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17
以“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为主题的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今天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活动将持续到本月21日。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15
今年是人工影响天气事业60周年。60年前,在对抗旱减灾的希冀中,“人影”工作应时而生;60年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趋利避害的可持续发展中,“人影”工作还将向天空延展出更美的画卷。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15
2005年世界首例人工饲养长江江豚在该所成功繁殖以来,研究团队于今年6月又迎来第二头人工繁殖的小江豚。9月10日,这头小江豚迎来“百天”。目前,小江豚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行为丰富,开始出现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12
用手机QQ“扫一扫”功能,将手机镜头对准百元钞票,就能看到一只翩翩飞舞的凤鸟腾空而出,从钞票上由近及远飞过来,随后还能看到蝴蝶在绽放的茶花间飞舞,活灵活现。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12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李传锋、周宗权等人成功研制出多自由度并行复用的固态量子存储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跨越三个自由度的复用量子存储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10
“好比房子封顶,下水意味着船只完成建造任务,开始进入装修阶段。”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新建破冰船项目科考系统负责人何剑锋9日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表示,该船将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10
8日下午,备受关注的2018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因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08
航天五院海洋一号C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王丽丽介绍,此次发射的海洋一号C卫星共配置有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海岸带成像仪、紫外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仪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五大载荷。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07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将于9月17日-19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会包括会议、展览和专项活动等三大部分40余项安排,同期还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07
继7月的火星之后,本月又有一颗大行星要冲日了。天文专家介绍说,作为目前已知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海王星将于8日上演“冲日”表演,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07
自然资源部获悉,9月7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07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6日表示,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新母船“深海一号”将于今年年底下水。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06
5日13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发射了双曲线一号(SQX-1Z)商业亚轨道火箭。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05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肖志坚教授和该实验室特聘教授、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肿瘤生物学家黄刚教授共同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七年研究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04
在中国与南非不断深化经贸合作的同时,中国科学家呼吁,进一步推动双方在SKA射电望远镜项目上的合作,以使两国在这一举世瞩目的大科学项目中获取更丰硕的科学成果,实现共赢。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9-03
3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我国科学家罗俊与其团队测量引力常数G的最新结果,该团队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量G值,精度均达到国际最好水平,吻合程度接近10的负5次方的水平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8-08-31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