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60多岁的银发青年带着高血压、糖尿病去开周例会,画面太美。”
“60岁的迟到理由:早上没抢到共享轮椅。” 当人们以诙谐的态度调侃退休年龄的延迟时,言语中也折射出对未来健康问题的担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带病工作将日益成为常态,那些在职场打拼的中老年群体忙于工作,无暇像退休老人一样去医院排长队,他们需要家门口的专业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慢病管理服务,而这必将给医药零售市场带来巨大的需求。 慢病管理快人一步,领先一路 2024年以来,大部分的零售药店已经意识到为慢病患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才是线下药店留客的重要举措。 然而,一些药店却未能真正满足市场的深层次需求,所谓的慢病管理仅指提供简单的血糖检测、血压测量等服务,这显然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日益复杂的健康管理需求。以高血压患者为例,患病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这就要求我们在慢病管理体系中,必须融入更加全面、前瞻性的考量。 比如针对高血压并发房颤这一健康状况——研究表明,在我国2.5亿的高血压患者中,合并房颤的患者人数高达740万。面对这一数据,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对房颤的筛查,特别强调对6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机会性筛查,可使用心电图、可穿戴设备以及具有房颤筛查功能的电子血压计等[1]。 当前,具有房颤风险筛查功能的血压计已成为药店提供慢病管理服务的一款重要工具,用户通过日常测量即可同时完成血压测量和房颤风险检查,满足高血压患者日常健康管理需求,帮助患者早期发现房颤风险。 然而目前市场上宣传能测量出房颤风险的产品众多,质量良莠不齐,药店应如何筛选出质量过硬的产品呢? 注册证信息背后的隐藏陷阱 顾客走进药店寻求慢病管理服务,通常是希望通过专业、有效的管理,及时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此时,若药店的检测设备未能有效识别潜在健康风险,导致病情延误,这将直接削弱顾客对药店专业性的信任。同样,若在无健康风险的情况下,设备却错误地发出风险警报,不仅会给顾客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多余的医疗检查,造成时间与金钱的双重损失。 零售药店若因产品缺陷失去顾客信任,将导致复购率降低、回头客流失,不仅短期有经济损失,更将损害药店的长期声誉与发展。不过,好在这一潜在的危机在产品选择阶段就可避免。 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医疗器械需要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效性的保证,体现在其临床功能已经得到验证和认可。尤其是那些具备疾病检测功能的医疗器械,只有通过临床验证之后才能将该功能写到医疗器械的注册证信息中,若注册证信息中未明确列出某项临床功能,那么说明该功能的临床有效性并没有被认可,其实际效用还需进行推敲。 因此,药店应优选那些已经通过验证、合法合规且效果显著的产品,以此来打造专业且值得信赖的慢病服务体系,从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以欧姆龙健康医疗研发的“智律波”房颤风险提示血压计为例,注册证信息上产品适用范围明确表述:用于成人的血压、脉搏及疑似心房颤动的提示功能。而一些同类型的品牌尽管也在宣扬有“测房颤”的效果,但只要一看注册证信息,就能发现端倪。 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远藤誉之对此表示:“鉴于我们的注册证信息中明确标注了适用范围包含‘疑似心房颤动的提示功能’,因此才能在广告中合法提及。然而,我们对其他公司急于模仿类似功能的行为持保留态度。我们注意到,部分产品在广告中对相关功能进行了宣传,但其注册证中未明确标注相关功能,根据经验可能是缺乏充分的临床证据。这种做法更多是出于利益驱动。虽然这些企业捕捉到了房颤风险检测的市场需求,但其产品的功能可能尚未符合相关标准。鉴于房颤风险筛查功能的特性,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的产品可能对诊疗过程和用户带来困扰和潜在风险。”